今天给各位分享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高清框图免费分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高清框图免费分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高清框图免费分享

2、高二年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

3、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怎么画?最近不少同学感觉生物必修三的内容简直太多了,知识点混乱,思路不顺。别慌,知犀连忙赶来递上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必修三内容多,但理解起来并不难,主要靠背诵。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梳理成体系,清晰明了,减轻了背诵的负担。现在就来一起看看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的内容吧~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1)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链接传送门:https://www.zhixi.com/tpl/02107b7c55ef36c0676e12ca2bde0808   第一单元重点要掌握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2)第二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链接传送门:https://www.zhixi.com/tpl/81f6f1f8b07d346b34150e73bc8048b6   第二单元要求学生们能描述出神经调节结构、体液调节、免疫调节过程。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3)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   链接传送门:https://www.zhixi.com/tpl/907eb3ac071a3adc40ca2d78e7739c20   第三单元概述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生理作用,并简单了解其他植物激素。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4)第四单元:种群和群落   链接传送门:https://www.zhixi.com/tpl/deb21fa9a3df539039f9c3d3bd18b443   第四单元要求掌握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5)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链接传送门:https://www.zhixi.com/tpl/061170939edf6618bc11e973e948d95a   第五单元主要概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内容,其次要准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好的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了。其实必修三学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识记了。同学们借助思维导图当作背诵的逻辑,结合自己课上记的笔记,记忆起来毫不费力。当然,也可以用知犀思维导图自己尝试做一份导图,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背诵程度哦~  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二年级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朋友。   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结构   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 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寄生动物(蛔虫)   异养生物   分解者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营养结构   食物网 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   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   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   肾上腺激素功能:   ⑴、肾上腺雄激素:能帮助人的身体快速生长,使肌肉发达,皮肤下面积存脂肪,对体毛的长出和声音的改变都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对女孩来说更重要。   ⑵、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   ②、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一、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如图),冬天法国梧桐树落叶而松树不落叶,蛇和青蛙等动物会冬眠,燕子冬天南飞而春天北归等。   水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水分的多少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例如:森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如右图所示),还能调节气候;柳杉等植物可以【www.baihuawen.cn】吸收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对农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坏作用;藻类植物迅速大量繁殖会形成赤潮等。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二、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一、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   植物的激素调节   1.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1、结构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   (细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生产者植物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1、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_式有几种   2、有丝_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个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植物细胞有丝_动物细胞有丝_区别   5、无丝_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_方式形成新细胞   6、细胞分化的概念   7、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9、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癌细胞的特征   1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⑴、下丘脑   所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体:   所分泌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状腺:   所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生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①(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①与②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   实验①与③对照说明什么?。   实验③与④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达尔文的推论是: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结果: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   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4、三个实验结论小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三、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附: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高二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特点:全球性、循环性   3.实践中应用   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态农业)   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   ①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   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_式有几种   2、有丝_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个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植物细胞有丝_动物细胞有丝_区别   5、无丝_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_方式形成新细胞   6、细胞分化的概念   7、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8、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9、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癌细胞的特征   12、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   肾上腺激素功能:   ⑴、肾上腺雄激素:能帮助人的身体快速生长,使肌肉发达,皮肤下面积存脂肪,对体毛的长出和声音的改变都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激素男孩女孩都有,但对女孩来说更重要。   ⑵、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   ②、呼吸加强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③、心跳加快,心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内脏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同时血流量增多,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应急时重要器官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   ④、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葡萄糖与脂肪酸氧化过程增强,以适应在应急情况下对能量的需要。   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复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条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形成链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   3.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XX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XX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边解放边转录形成mRNA,转录后DNA仍然保持双链结构。对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种:RNA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   5.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是特异性地切断DNA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目前已经发现了200多种限制酶,它们的切点各不相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就能被某种限制酶切割下来。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植物细胞工程中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事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从而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然后诱导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   8.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将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和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然后配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培养。或用于细胞传代培养时将细胞从瓶壁上消化下来。   9.淀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肠腺分泌的肠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10.麦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麦芽糖酶和肠腺分泌的肠麦芽糖酶,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肠腺分泌的肠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链。作用结果是破坏肽键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3.肽酶:由肠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链水解成氨基酸。   14.转氨酶:催化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转换过程。如人体的谷丙转氨酶(GPT),能够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XX酸,从而形成丙氨酸和a—XX戊二酸。由于谷丙转氨酶在肝脏中的含量最多,当肝脏病变时谷丙转氨酶就大量释放到血液,因此临床上常把化验人体血液中这种酶的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15.光合作用酶:是指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中。   16.呼吸氧化酶:与细胞呼吸有关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17.ATP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18.ATP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的酶。   19.组成酶:指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诱导酶:指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肠杆菌细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⑴、下丘脑   所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体:   所分泌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状腺:   所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高清框图免费分享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高清框图免费分享高二生物必修三思维导图-高清框图免费分享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谁是谁的谁,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原文地址:http://www.chtoy.com.cn/post/3857.html发布于:2025-11-27